Saturday, July 01, 2006

中国人漫谈:勤劳与意志

中国人漫谈:勤劳与意志


史密斯《中国人的性格》一书说中国人“勤劳刻苦”,排在全书的第三章,于保全面子,节俭持家性格之后。他观察到中国人比西方人工作时间长,并似乎很专注自己的工作。不仅种地的农民如此,就连中国皇帝,每天在法国国王还在睡懒觉的时候,就上早朝了。拿中国人跟西方人比较,得到一个中国人勤劳刻苦的印象。

我猜想,人类在采集食物的时代,无所谓勤劳与懒惰,饿了就去摘果子,不饿呢,就唱歌跳舞,男女调情。后来,当可以采摘的食物越来越少的时候,人们只能去更远的地方采摘果子,这样用来唱歌跳舞男女调情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后来,现成的果子摘不到了,只好花力气种地,这是人类不喜欢的劳动,但是没有办法。不劳动,就饿肚子,劳动,才能够吃饱。于是渐渐地人类不得不喜欢起劳动来。但是一有机会,人们还是愿意躲避劳动,不然为什么要用劳动来惩罚罪犯呢?

过去孔子老先生教导我们要劳而无怨,就是要把对劳动的讨厌,给压下去。在漫长的农业时代,人口越来越多,而土地资源相对越来越少。要想收获足够的食物,只有精耕细作,这样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那么勤劳这个概念,就成为鼓励人们热爱劳动而生存下去的一个道德工具。农耕地区的人民,勤劳是个普遍的性格特征。而在寒冷干旱的不可耕作的草原,流落在那里的人依靠放牧为生,当人口增加,而土地又无法转变成农田,面临冷死饿死的时候,这里的人只好南下,南边的人不愿意他们过来,于是他们就武装侵犯,进行抢劫,进而占领农耕地区,并定居下来。那里的人,需要的是勇敢。勇敢是鼓励他们作战生存下去的一个道德工具。

无论勤劳也好,勇敢也好,都是违反人类求乐求生这个本性的,因此要做到勤劳和勇敢,就要有坚强的意志。意志坚强的,生存下来,意志薄弱的,被淘汰出去。一代一代积累,南方的勤劳,北方的勇敢,就沉淀成为南北民族的性格特征之一。

勤劳无疑是个美德,但是减少劳动的欲望,也不是错的。西方启蒙时代,西方人从基督教的绝对控制中解放出来,宗教痛恨的人间欲望重新抬头。这股欲望,促进发明了很多代替笨重劳动的机器的发明。这种欲望,后来也成为西方工人运动的深层原始冲动,八小时工作制被争取到了。人们劳动的时间少了,就需要让机器代替人来劳动,进一步促进了工业现代化。人们玩乐的时间多了,就产生了新的消费需求,于是又创造和拉动了新的生产。西方率先走进工业化,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对人的合理欲望的肯定,无疑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中国落后于工业时代,也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对于人的合理欲望的否定,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形成于宋,兴盛于明清的儒家理学,号召“存天理,灭人欲”,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消极的作用。当然也有富有远见的中国人,例如清代的戴震,就深刻地指出,无欲无为。也就是说压制合理欲望,就熄灭了创造的冲动。可惜那个时候,他的声音太微弱了。

今天,勤劳仍然是个美德。当勤劳的中国人,掌握了西方人同样的现代生产技术之后,就显示出惊人的创造力。在西欧,到处是中国制造的衣服,鞋袜,玩具,家具,电脑,电视机。今年中国制造的小汽车也进入了欧洲市场。所以我们在叹息祖先耽误了祖国率先工业化的时机的同时,又赞叹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勤劳这个美德,让我们有能力追赶上发达国家。[2005-9-2]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