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13, 2005

中国人漫谈:为什么好斗?

国 人过去的传统观念之一,就是小辈服从大辈,全家服从家长。从家庭推广到社会,县官是全县人民的家长,所以叫做父母官。皇帝是全国人民的最高的家长。这个秩 序不得怀疑,必须遵守,否则就是犯上作乱。如果读一遍孔子的《论语》,就知道原来这个思想传统是来自这里。我真希望这不是这位讲仁爱的孔老先生说的,而是 后来的别有用心的人强加到他身上去的。

但是不幸的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就是以孔子 的名义,世世代代用这样的尊卑等级观念,来教育人民的。也许儒家有主张人人平等的思想,但是等级思想与平等思想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要肯定等级,就势必否定 平等,根本不可能违背事物逻辑地同时存在。有的学者考证出来儒家有主张平等的思想,但是在等级思想的框架之内,平等思想只能是空谈。道理很简单,任何一个 人都希望爬上一个等级,同时也不希望别人爬上一个等级。平级之间的关系,注定是互相压制的。

儒家等级思想教育的结果,就是把中国人训练 成为一群欺软怕硬的一群人。上为硬,下为软,对上恭敬,对下严肃。这还算是好的。而很多人极其夸张地对上献媚,对下凶残。笑脸与凶相可以在一个人脸上,针 对不同的对象,短时间地迅速变换。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反抗这个等级,取而代之。19世纪美国传教士史密斯曾经有这样一个形容。中国的社会是个立方体。变革不是被打碎,而是被推倒,原来的底面变成了上面,位置变了,但是社会等级结构不变。这说明了等级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危害。

即便我们承认这种社会等级的存在,那么一个 社会除了有上下级关系之外,毕竟还有平级的个人,家庭和阶层吧。这些平等的关系,如何相处呢?儒家拿不出办法。接受等级观念的人们,依据等级观念的思维逻 辑,就要把本来平等的阶层,人为地划分出等级来,然后决定自己的态度。例如同样是皇帝下面的臣民,还要要分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出来,士为最上,商为最下。 上面的就瞧不起下面的。下面的就暗地里痛恨上面的。同朝为官,上下关系好处,同级的则互相猜疑,互相鄙视,互相拆台。那位被枪毙的前安徽副省长王怀忠,临 死前说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话:单位是 一棵爬满猴子的大树,向上看全是屁股,向下看全是笑脸,左右看全是耳目。这不是王怀忠的处世哲学,而是中国官场上的一个现实。老百姓之间,一定要分出老乡 和外乡人出来,分出河南人还是上海人出来。夫妻两个,一定要分出一个主从出来,等等等等。然而任何人生来都不愿意被压迫,被歧视,于是就反抗,就斗争。这 就是为什么中国人互相看不起,互相不团结,喜欢内斗的思想根源之一。

中国的皇权专制社会已经被推翻了。但是这种 等级观念的思想惯性处处都是。家长总是关心孩子是班上第几名。结果弄得全班除了第一名,其他孩子心理都不高兴。同样是老百姓,见面互相给个笑脸,然后心里 马上拿自己跟对方比出一个高低来,然后决定自己的态度。不仅人与人的关系要排出个名次,就是国与国之间,也要排出一个名次。对于美国,没有人敢否认美国强 大,于是仇恨就生了出来。对于印度,觉得比中国穷,就处处流露出鄙视的态度。对于日本,分不出上下,于是痛恨与鄙视兼有。

尊卑上下的等级观念,除了正面培养奴才,反 面培养造反派之外,我看不出来有什么其他好处。中国自五四运动以来,开始了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运动,建立人人平等思想,扫除等级观念,是历代志士仁人的历 史使命。但是经过两千年的灌输,要想在短时期内扫除,也是不可能的,一有机会,等级观念就会死灰复燃。文革的时代,是中国经济上相对平等的时代。但是从那 一代过来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等级。城市户口比农村户口高一级。全民所有制工人比集体所有制工人高一级。大百货商场售货员比小吃店售货员 高一级。工人出身比地富反坏右出身高一级。革命干部比工人又高一级。革命军人又比革干高一级。等级重重,严密又森严。那真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年代。

今天的中国,已经比那个年代进步多了,但是等级观念的残余仍然没有扫除干净。建立人人平等,相互友爱的观念,仍然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2005-9-22]

1 comment:

zikay said...

你说的观点很深刻,我也想说几句。
你对等级观念的危害的剖析很有道理,但是完全归罪于儒家思想是不正确的。
中国能够在儒家思想的教育下生存两千多年,且不断地同化外来民族,这很值得我们思考到底是为什么。
原因太深奥,半天说不清楚,但我敢肯定的是,存在的就是合理,只是过去的那一套在我们现在行不通了,我们必须建立新的一套思想,但因为要建立这一套新的思想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去大力鞭笞古代的儒家思想,实际上就是犯了文中的好斗的错误,这是思想上的好斗!
我们可以对儒家思想说不,但我们绝对不能嘲笑我们老祖宗的无能!!!我们没有资格,说白了现在的中国人都是垃圾!!!